映象网讯(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贾利超 通讯员 王陈鹏)年初出事故一年白干,年末出事故白干一年。又到了一年中的最后时刻,如何抓安全、保安全、促安全成为能否保证全年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安阳鑫龙煤业红岭煤矿把“警示教育、隐患排查、疫情防控”作为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抓手,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吹响警示教育“氛围号”
“事故触目惊心,一定得遵守各项规程,决不能违反。”12月15日,在综采队学习室,该队职工杨建云在看完安全警示教育片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该矿坚持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用事故案例警示职工、教育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从业素质,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机制,严格应急培训和演练管理,切实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群监员、青安岗员集体上岗活动,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进行风险辨识研判和隐患排查,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安全哨兵安全监督作用,以作业现场为突破口,查隐患、堵漏洞、反“三违”,把问题发现在现场、查出在源头、处理在未然,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敲响隐患排查“行动曲”
“谁也不能拿职工的生命开玩笑,绝不能摔倒在终点线前一米!” 12月份以来,在该矿相继召开的安全系统会、安全工作例会、生产调度会上,该矿领导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全矿上下严格落实安全监管的 “六个紧盯”,即:紧盯关键地点、紧盯关键节点、紧盯关键环节、紧盯关键工序、紧盯关键人员、紧盯关键措施。
在该矿调度室主任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红岭煤矿安全变化管理逐日台账,按照时间、区域、责任单位、轻重程度等逐条将每条变化进行汇总,旨在进一步强化日常变化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变化随时掌控,变化随时决策,变化随时处理,保证安全生产。
该矿还通过制定标准、严细检查、系统评价、全面复查四个环节,特别加大了每月安全大检查力度,并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把易造成事故的潜在因素辨识出来,在作业场点进行公示,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明确安全防范流程,将每道工序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人员。
奏响疫情防控“担当音”
“这个消毒液、中药和感冒发烧药等物品发放太及时了,现在咱们矿已经度过了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工作生活已经步入正轨。”红岭煤矿综采队队长明万庆说道。
在紧盯安全生产的同时,红岭煤矿积极在疫情防控上发力,加大对感冒发烧人员的排查,并及时发放要求;同时对矿井职工及家属发放中药汤剂10000袋。采取部室人员居家办公,区队员工宿舍隔离、职工食堂取消堂食和地面场所消杀等措施,用最短时间控制了疫情。
根据防疫政策,整理疫情信息,每日一通报,引导全员了解掌握公司驻地周边及家庭所在区域疫情状况。同时,发挥党员关键作用,采取疫情包保网格化管理,采取1对1、1对2或者1对3的形式,实现党员对所有员工全覆盖服务,确保防疫安全。
“我们严格确认职工的返矿路线,与隔离人员本人及其区队书记、队长、部门负责人签订疫情承诺书,购买抗原检测试纸300余份,便于全体职工检测使用,通过分层施策力保防疫安全和矿井健康运行。”该矿防疫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国方说。
(映象网安阳新闻热线:186 2372 1000,传稿邮箱 hnranyang@163.com。)
为确保辖区冬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切实增强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连日来,永城市演集街道立足实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保障。
入冬以来,商丘市睢阳区卫健委为坚决守住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底线,强树“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守好“每一道防线”,压实工作责任,促进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抓防控、保安全、稳秩序,抓实冬春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推进疫情防控和健康睢阳建设。
12月15日上午,永城市市长曾凯轻车简从深入崇法寺街道和经开区,调研企业生产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市领导朱建光、陈立、王伟等分别参加调研。
12月份以来,杞县湖岗乡再次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行动。
12月19日,记者从农业部门获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日前发布2022年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中绿基〔2022〕94号),镇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榜上有名,批准基地建设面积50万亩,涉及镇平县杨营、晁陂、贾宋等13个乡镇、257个行政村。
大象新闻·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于彦鹏 在位于安阳市北关区健康路的甲骨文书屋——“彰德书屋”,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一张张干净的书桌映入眼帘,几个小朋友安静地坐着阅读漫画书,两名志愿者正在为走进书屋的市民介绍着几间特色教室,除了图书借阅室外,幼儿
为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卫生院安全生产持续稳定,2022年入冬以来,淅川县西簧乡卫生院时刻绷紧安全弦,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方位抓牢落实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开封药企开足马力生产 平价退烧药投放市场
安全生产“一失万无”,须臾不可放松,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