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的丹参花随风摇曳,绿油油的油葵长势正旺,如今,林州太行山上的农景正变身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今年年初以来,林州市以“三产”融合为主线,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林州特色的农业结构调整之路。
截至目前,林州市已完成农业结构调整15.8万亩,其中,种植油葵、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3万亩,谷子、豆类、红薯等小杂粮8万亩,蔬菜0.5万亩,中药材2万亩,经济林1.6万亩,绿化0.7万亩。
今年起,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林州市财政列支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充分撬动了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带动民间投资3.5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林州市坚持“三集中倾斜”政策,即投资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集中倾斜,向六大产业集群重点区域集中倾斜,向带动性强的全产业链开发项目集中倾斜,整合交通、水利、国土、发改等部门涉农资金,统筹布局。
林州市将农业结构调整与坡地经济、全域旅游,扶贫攻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在省道、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4个街道办事处重点区域退出玉米种植,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小杂粮、油料作物和经济林。据农业部门测算,在同等地块,农民种植中药材亩收益2000元左右,小杂粮亩收益1800元左右,油料作物亩收益1000元左右,明显高于种植玉米的收入。
如今,林州市共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家庭农场99家。建成东姚洪河小米、茶店柿饼和东岗花椒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绿色食品品牌,6种无公害食品,1个有机食品品牌,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了,农产品附加值自然提升了。
此外,林州市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打造了薰衣草庄园、留林生态园、皇后镇度假村、泽林生态园等立体化产业深度融合园区,把农景变风景,产品变精品,农户变成商户,从而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业高效、农民增收。目前,林州市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00余个,发展“农家乐”80余家,从业人员7000人,年营业额达2.3亿元。今年,林州市又规划启动了16个投资超1000万元、占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并规划投资2.4亿元建设林州市红旗渠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现已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道路施工设计,正进行道路招标。(记者 黄亚明)
“以前每年高考我们都会设立医疗服务点,为考生提供服务。”在林州市一中南校区门口,正在向考生家长分发矿泉水的志愿者苏伟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单位自发组织了爱心车队,为考生助力。”
就在5月下旬,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纽伦堡国际博览集团在上海世博园展馆举办的“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内乡县牧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食品“粉贝贝番茄”、“羊角蜜甜瓜”参加了南阳展台的现场展览,成为推动内乡县有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不到3亩地的蔬菜大棚,去年的直接收入45万多元,这听起来像是神话,但在牧原集团下属的牧原生物科技公司实现了。
顶着炎炎烈日,冒着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王战营先后来到睢阳区中石油第三加油站、闫集镇小麦高产万亩示范方、楚庙蔬菜基地,宁陵县万顷梨园、中储粮柳河粮库、孔集乡王福来村鹏林果蔬种植合作社大棚甜瓜生产基地,看麦收、进大棚、查墒情,听汇报、问情况、提要求,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谨防中暑。
6月12日,商丘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夏粮收购暨资金供应管理新闻发布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嫘祖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3月21日下午,西平县嫘祖镇召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学习交流会,党政班子成员、各村支部书记、各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共90余人参加会议。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通讯员 路平安)日前,从商丘市梁园区统计局获悉,经省、市统计部门最终认定,2014年梁园区夏粮产量5.94亿斤,秋粮产量4.07亿斤,粮食总产量达100100万斤,跃入10亿斤产粮大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