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安阳讯 (记者 贾利超)农历腊月二十六,豫北安阳的风俗要在这一天蒸馒头,家家户户架起蒸笼,红白相间的枣糕,惟妙惟肖的刺猬,活灵活现的面鱼儿,案板上密密麻麻,煞是让人喜爱。
这一天,记者来到安阳市安丰乡丰乐花园社区,原本想要体验蒸花糕的乐趣,却被另外一种情景所吸引。走进居民袁丽红家中,顿时让人心中一暖,室外虽然是天寒地冻,室内却是温暖如春。
“你家里挺暖和啊!开着空调吗?”记者询问袁丽红。
“开什么空调啊,咱们这里已经用上集中供暖了,俺家安装的是地暖。”袁丽红一边指着新铺的木地板,一边笑呵呵地说。
“你们都用上集中供暖了?”记者诧异地问。
安丰乡丰乐花园社区离安阳市区有20多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城市的集中供暖根本没有覆盖到,怎么能有暖气呢?
“前天晚上刚刚开通,你看着温度计,屋内温度达到18度了。”袁丽红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自豪劲儿。
“还是这暖气好啊!既干净又暖和,这个冬天在家里是一点也不用受罪了。”旁边说话的是袁丽红的婆婆,老人今年已经60岁了,在家里穿着一件薄毛衣,“以前没有暖气,在家也得穿着大棉袄。”
说话间,从里屋跑出来两个孩子,身上仅穿着一身单衣,袁丽红指着两个孩子说:“你看这俩孩子,一点儿也不知道冷,说实话,咱这屋里是真暖和啊!”
这里远离市区,集中供暖从何而来?记者心中萌生一丝疑问。
“不仅是咱这个小区有暖气,乡政府、敬老院都已经安装了,你们可以到乡政府去问问。”袁丽红告诉记者。
乡政府就在丰乐花园对面,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乡长罗文洁笑着说:“暖气刚刚开通两天,现在还是试运行阶段呢。”虽然只是试运行,但是温度并不低。这个冬天,安丰乡让丰乐花园的乡亲们过了一个‘暖冬’。
以前,农村冬季取暖主要是依靠燃煤,这两年,受大气环保管控,农村开始实施“双替代”工程,鼓励农民用电取暖。安丰乡在推广“双替代”时,了解到可以发展分布式集中相变储能电代煤取暖项目,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在丰乐花园建设了供热站,利用峰谷分时电价降低用电成本,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温暖”的优惠。
“我们今年还将养老院纳入了供热范围,投资了十多万元,为乡养老院安装了暖气,以后,咱们乡的老人在冬天也不用担心取暖问题了。”罗文洁告诉记者。以后,安丰乡集中供热的范围会越来越广,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的更为贴心、更加温暖的公共服务。
正如居住在丰乐花园里73岁的老人张瑞臣所言:“现在的日子以前真是不敢想啊,天然气用上了,集中供暖也用上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为民服务的好政府!”
(映象网安阳新闻热线:186 2372 1000,传稿邮箱920424745@qq.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映象网安阳讯(记者 贾利超 通讯员 申慧)“娘,村上有事,我给您收拾下,先把您送到俺三弟那里……”春节假期正值万家团圆、共
这一段时间,在内黄县东庄镇的各个防控卡点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身影,他带着党徽,单手拄着拐仗,手里还拿着笔记本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们村值班一天几班,一班几个人?来人怎么登记?有没有消毒?用什么消毒?都有什么牌照的车辆不让通行?村内有没听到广播?”一个个问题问得执勤干部应接不暇。
在林州市临淇镇南部深山区的龙泉村疫情防控卡点,鲜红的党旗旁,胸前佩戴着党徽的孙金芳,拄着拐正在执勤,身体挺直,目光坚毅。
2月5日,驱车走在内黄县,到处静悄悄的,鲜见车辆和行人。但记者发现,在各个大小路口、街头巷尾,却有三种颜色的身影在值守,他们分别是红色——戴红袖章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橙色——穿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绿色——穿绿荧光外套的公安民警。三种色彩为内黄人民筑起一道牢固的“病毒防御墙”。
张志平是内黄县法院派驻到后河镇仗保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三年的驻村生活,让他与这个村子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两周。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张志平在村外设的卡点轮班,每天电话回访村民;他还每两天就走访一次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普及抗击疫情的知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定时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
林州市有一个医生之家,一家里有4口都是医生,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这一家4口毫不犹豫奔赴“战场”,履行着白衣卫士的职责和担当。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已经64岁的内黄县高堤乡韩俄村党支部书记冯惠娥提着几桶方便面赶往村执勤卡点,去给值班人员送吃的。路上,她想起儿子做了阑尾炎手术已经住院三天了,可自己还没顾得上去看一眼,不禁心疼的眼泪直打转。
“老张,今天买菜不要再去批发市场了,楼下超市里开始供应平价蔬菜了。”1月30日,家住安阳市安泰苑小区的陈阿姨刚进家门,就拿出手机给楼上邻居通报自己今天的买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