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晾晒收获的艾草。
“这一亩艾草就能收400公斤呢!一亩地就能挣3000块钱啊!明年咱也把自家的地种上艾草。”6月26日,汤阴县任固镇岳南村贫困户张运生高兴地说。在该村一望无际的百亩艾草种植园内,村民正在把艾草打捆,用农用车将艾草运往晾晒场。
在不远处的公有村艾草扶贫基地,村内种植的50亩艾草也迎来丰收。“这种艾草就是好,到9月就能收第二茬了,种下艾草致富根,连年增收脱贫稳啊!”公有村党支部书记王顺说,目前全镇已种植艾草500余亩,带动100多户贫困户群众发展,提供就业岗位160多个。
在汤阴各地,种植艾草有着悠久的历史。汤阴地处豫北平原,环境条件良好,非常适合艾草生长,具有仙艾之称的“汤阴艾”是汤阴地标性中药材,汤阴历来有尊医重药的优良传统,伏道镇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据县志记载,扁鹊庙旁旧植有艾草数百亩,号称“艾园”,这里的艾草品质优良,颇负盛名。
汤阴县对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该县的九头仙艾国际艾灸文化产业园项目被列入政府重点发展计划,是“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推荐项目。产业园建筑总面积达几万平方米,集艾草种植、艾灸养生、研发和生产销售于一体。
“艾草产业是方兴未艾的绿色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裨益。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绿色医疗、中医养生需求的不断增强,艾草在医疗、保健、美容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艾草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九头仙艾国际艾灸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汤阴县艾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已经形成集种苗栽培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实现年产值2300多万元,净利润1600多万元,每户增加收入2万多元。预计到今年9月,汤阴县艾草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0亩,形成国内最大的九头仙艾种植园区,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记者 郭凡 文/图)
汤阴县委组织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分包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清洁家园。
截至目前,汤阴县任固镇镇已种植艾草500余亩,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发展,提供就业岗位160多个。
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共签约项目33个,合同投资总额为135.3亿元,开工项目19个。
“看了你们发的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让我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我还要拿回去给邻居宣传宣传……”6月16日,汤阴县韩庄镇韩庄社区居民张爱国说。
6月12日,在汤阴县伏道镇一家种子化肥营业点,农民正在选购化肥。连日来,汤阴县各地农资销售部门积极储备种子、化肥、农机具等农资产品,以满足农民播种需要。
酷暑无情,人间有爱。捆扎小麦时,“五风”志愿者头顶烈日,不怕苦累,干得热火朝天,拢麦、捆扎、走位,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而这只是城关镇“五风”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基层一线、发挥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6月13日,记者从汤阴县教体局获悉,在教育部公示的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名单中,汤阴县位列其中,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县区。汤阴县将在总结“县管校聘”先行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今年秋季在全县范围内推行。
目前,汤阴县社保补贴标准为每半年每人900元,每半年申领一次。
目前,汤阴县社保补贴标准为每半年每人900元,每半年申领一次。图为该局工作人员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补贴手续。
麦收过后,为防止农民卖粮出现“排长队”现象,汤阴县各地粮食收购机构积极完善粮食收购机制,纷纷敞开收购、储存夏粮,确保售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6月6日,记者从汤阴县有关部门获悉,该县在食品产业招商上坚持招大引强,紧盯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知名品牌、行业10强等“四类”企业,加快龙头企业的增量引进和存量扩增,以龙头带动促集群发展。
3月16日下午,安阳市汤阴县法学会考察组一行四人在汤阴县政法委副书记、法学会常务理事长王伟的带领下,到宛城区红泥湾镇考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近日,安阳汤阴县教育局在汤阴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摘要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