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访谈 > 正文

不是“记者”的记着——献给曾经的同行

2019-11-08  来源:映象网

11月8日清晨醒来,收到了许多朋友以及曾经采访过的百姓、群众、受助者的祝福:

“用文字编织社会繁华,用镜头记录国民生活,用真情传递温馨情感!辛苦啦!诚祝记者节幸福安康!地区医院 刘洁”

“节日快乐!辛姐”

“辛记者,谢谢您帮我们家妞妞上了学”

“辛姐,我是小丽,我在天津祝您节日快乐!”

“辛记者 天凉了,记得出么门采访穿厚点”

“辛记者 今天冬至 别忘了吃饺子”

…………

 看着这些问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记者,这个我终身热爱的职业,今日的我已不是一名真正的记者了。

“是的,我已不是一名记者。”我默默地对自己说。

因为记者是在媒体从事采编岗位的新闻工作者。

很庆幸,在今年第20个记者节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记着给我发来祝福,发来贺信,发来思念,发来小小的红包……感动之余,更是感谢!感谢你们对我这个曾经的「记者」的认可,感谢你们一直与我陪伴 在一起,从未分离……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离开电视台的那一天,擦拭着我的办公桌一遍又一遍,抚摸着手中的摄像机一次又一次,敲打着键盘茫然若失,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要走,台里的兄弟姐妹们并不知道,依旧与我说笑着,一切准备妥当后,与《直播安阳》的李杰主任道了别。

他的一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姐,您的办公桌一直给你留着!”……

哽咽着……走到台门口,看到迎风飘扬的红旗,如此鲜艳,可那时的我已是泪流满面……那一天是2017年3月31日。

如今我已离开新闻岗位2年有余,但每每听到新闻线索,我还是异常兴奋,哪怕只是“扫街”的消息。 更奇怪的是,做新闻的同事,时不时还会电话问我要“新闻线索”。

虽然我已更换了号码,可依旧有很多群众能够找到我的号码,并打来求助电话。                         

虽然我已不在这个岗位,可只要我接到求助电话,我依旧跑去现场解决问题,有的深夜打来电话,我依旧不会厌烦

因为我知道他们、她们、还有它们,老百姓需要我、信任我、相信我、   

我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

不能!绝不能让他们对「记者」这个无冕之王失望!

尽管我已经很累很困了……我依旧一一解答!

每次回到家里,新闻联播、安阳新闻、直播安阳,仍旧是我的首选,尽管好多新闻与我现在从事的岗位无关。 

每次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我还会很认真地看完,并“孤芳自赏”地摘录几句经典的,或毫不掩饰地写一下自己的观点,进行转发分享。 

偶尔坐高铁或公交车,翻看杂志和报刊,发现错别字,我还会下意识地摸摸口袋,翻翻背包,找出一支笔来,把错的圈住划掉,备注上正确答案。

记者 ……记着……。

不曾忘记,带着摄像机去农村调解不孝子养老时,被房顶上的不孝子扔下的玉米棒砸晕的节奏;

不曾忘记,暴雨爬上顶楼救轻身女,与轻生女雨里抱在一起的瞬间;

不曾忘记,安阳7 .19洪水拍摄中差点掉进被大水淹没的窨井盖里的场景;

不曾忘记,为救孤儿王一平在美国用脚步丈量距离 用绘画沟通交流的艰辛历程;

不曾忘记,吃饭加班已成家常便饭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医院诊断报告时的自责;

不曾忘记,为救巨腿孙晶晶赶赴郑州,路上笔记本丢失又失而复得的喜悦;

不曾忘记,撇下重症监护室病危中的母亲赴京采访未能床前尽孝的愧疚;

不曾忘记,大雪纷飞中去汤阴寻找无头男婴下落时泥泞不堪的村路导致车陷泥潭的无助;

不曾忘记,狂风暴雨中为失散68年姊妹寻找祖籍一路的坎坷;

不曾忘记,曝光某企业被强行带走摄像机等一切通讯设备,关进小黑屋里的害怕和孤独

…………。

无数次、无数次!

记者,记得!    

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也不曾忘记,刚从记者岗位转转到农业岗位,一个月没拍片子,居然“闲”得生了一场病的日子;

不曾忘记,没地方“发泄”,居然每天坐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独自一人走在单位附近的小花园,一发呆就半天,以至于耽误了上班打卡的时间;

不曾忘记,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没有了加班、打夜战、突发事件等的干扰,走入朝九晚五双休日的我,竟然浑身不自在的傻样;

不曾忘记,第一次去单位食堂吃饭,遇到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女同志,她看了我半天,竟然悄悄告诉她身边的同行说:“她就是电视台某某某,听说电视台好像没进去 回来了……”这句话恰巧被我听到了耳朵眼里,想与她理论一番,但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跑出了食堂,在大街上一路狂飙,直至跑的精疲力尽,独自一人躲在一个厕所的角落哭出了声的痛苦……

不曾忘记,单位一篇简讯,同事说,网上搜搜随便写写差不多就行。我却很“二”地坚持原创,自己采写,领导对我刮目相看的眼神

还曾记得,去便民中心办理手续,前台看到我的身份证,瞪着大眼睛问“原来你就是那个谁谁谁”?的惊讶

…………

无数次、无数次!

记者、记得!    

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朋友安慰我说,你做七年记者了,做了你喜欢的工作,干出来一番其他记者无法做到的大事,夺得了全国各地新闻奖无数,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帮助了很多弱势群体……值了!

是的,我很幸福也很欣慰,

我说:记者,记着。

虽不是记者,也能记着。                                         

每一位记者都不会后悔人生有这样一段时光:

我曾用力地理解过这个世界,并勇敢地去探寻事实、发掘真相。

我见证过很多难忘时刻,

记录下每一个关键节点, 

书写着每一个动人传奇

…………

无论传媒环境如何改变,社会终究是需要真相的。

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无论何时,请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记者将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

无论前路有多艰辛,请坚信记者的力量。

就像萤火虫的光芒,虽微弱,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夜空。

祝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今天,在第20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向各位记者同仁道一声辛苦。(辛秀梅)

文章关键词: 责编:王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温情”执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王法官,被执行人的两辆货车就停放在被执行人经营的编织厂内!” 近日,滑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到申请人王某提供的线索后,火速赶往被执行人高某经营的编织厂。

  • 胜桂红:筑起疫情“防火墙”的流调专家

    胜桂红是安阳市政协委员、殷都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副主任医师。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时间用于疫情防控一线。

  • 不忘初心 “未”爱护航

    近年来,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简称“少年庭”)在中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首要职责,探索出“特色审判、全面预防、立体帮教”为一体的审判体系,结出累累硕果。少年庭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立河南省法院“集体二等功”。

  • 安阳县法院:上门立案暖民心

    安阳县人民法院组织立案庭6名干警,深入辖区瓦店乡申请人住所地,上门为29户村民办理了执行立案和委托手续。

  • 滑县法院刘海英:铿锵玫瑰护天平

    她,看得见屋里的灰尘,也看得见案件的破解之道;她,听得见孩子的呼唤,也听得见当事人的心声;她,记挂着家人的心愿,也记挂着当事人的期盼。她就是滑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城郊执行团队负责人刘海英。

  • 田琳:奋战在防控一线的90后书记员

    “病毒防控不可怕,就怕人们不听话。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面到处走;不拜年,不乱窜,呆在家里做贡献。”大年初一,正值串门拜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安阳县北郭乡东洋凡村里的大喇叭开始滚动播放,这个清脆嘹亮声音来自一个90后,自从疫情防控开始,她就成为村里的喊话员。她,就是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书记员田琳。

  • 调解矛盾不出门 在线调解化纠纷

    为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合法权益和诉讼需求,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安阳市内黄县法院积极开展在线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外出,在线上调解平台及时、高效的化解矛盾,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全面启动“屏对屏”隔空审判新模式

    “首先感谢双方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面对面现场庭审,今天我们通过云间互联网法庭进行网上调查询问。下面核对一下参加今天法庭调查的当事人身份……”2月12日下午,安阳中院法官采用云间互联网法庭的方式审理了一起二审民事案件。

  • 安阳市首例社区服刑人员减刑案宣判

    记者从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安阳中院减刑假释庭对见义勇为的社区服刑人员许某某减刑一案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并当庭宣判,裁定对其减刑有期徒刑六个月,缩减缓刑考验期八个月。该案系安阳市首例社区服刑人员减刑案件。

  • 司机高速上"内急"下车"方便"被记分

    安阳高速交警三大队巡逻人员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一辆黑色小轿车停靠在应急车道内,紧接着从车上下来一名男子竟站在路边小便,全然不顾身边呼啸而过的车辆,而其所处位置就在刚过收费站不远处。

今日热点

五一劳动最光荣 环境整治氛围浓 五一劳动最光荣 环境整治氛围浓

精品原创

安阳市殷墟管理馆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安阳市殷墟管理馆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