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漫山遍野瓜果飘香,着实让人体验了一把丰收的喜悦。”9月26日,正在汤阴县韩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采摘的市民说。金秋时节,葡萄、石榴、黄梨都已经进入收获期,不仅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户外采摘,而且吸引了很多水果销售商上门订货。
而就在五年前,生活在这片丘陵地带的老百姓还都在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从年头忙到年尾,收益也不高。不过,随着汤阴县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鼓励,这里的人们开始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经过这几年的培育,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采摘和观光相结合的高效农产品生产与现代休闲农业观光生态园区。“这是我们去年从陕西渭南引进的冬枣,今年已经种植成功了,而且长势非常好。”在汤阴县韩庄镇三禾农庄,负责人苗军指着挂满枝头的冬枣说,这些冬枣主要销往南方,客户订货很积极,一个大棚大约收入在五六万元,比种蔬菜要好很多。
2012年至今,汤阴县紧紧围绕“一环一线”,强力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截至目前,沿302省道、任五路、汤屯路两侧,已初步建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区为龙头,集优质粮食、设施菌菜、规模养殖、特色林果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环。沿快速通道康大线两侧,建成了集现代农业物联网展示、有机农(畜)产品、优质花卉苗木、林果采摘、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线。
五年来,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同时,汤阴县还着力培育相关农业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夏粮产量实现“十四连增”,建成高标准粮田38.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48个,家庭农场发展到176家,注册农村集体经济公司15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6家,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40万吨。
汤阴县农业局局长郑学德表示,下一步,汤阴县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八大集群,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培育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增添新动能、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发展。(记者 郭凡)
“有了这份工作,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保障,太感谢人社局的帮助了!”昨日,家住汤阴县宜沟镇大寺台村的刁秀君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像刁秀君这样通过转移就业脱贫基地就业的贫困人员,在汤阴县已经超过200人。
连日来,天气晴好,正是种植秋作用的有利时机,汤阴县农民纷纷行动起来,翻耕土地种植白菜、青菜等秋作物,全面拉开秋种序幕。图为9月20日,该县白营镇杨庄村村民正在地里栽白菜。
9月19日,汤阴县韩庄镇大云村村民于红亮向本报打来求助电话说,今年是他们村晚秋黄梨首年丰收,但是却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如果再卖不出去,全村一千亩晚秋黄梨就都得烂在地里,看着硕大的黄梨挂满枝头,村民们万分心疼。
当天樊登读书会安阳分会的工作人员和爱心企业代表、热心会员一起,将三百余本崭新的图书捐赠给了该学校,成立了爱心读书室。
近年,汤阴县韩庄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保证,结合各村实际,实行一村一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发展途径,不断夯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昨天,笔者从汤阴县了解到,近期,该县将再次启动创业孵化(示范)园区和优秀(示范)创业项目评选活动。
9月11日,汤阴县坚持将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从2007年到2017年,北陈王村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出资38万余元,为村里的127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9月8日下午5点,汤阴县实验中学隆重举行庆祝第33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
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韩庄镇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把促进就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全镇就业扶贫工作。
瓦查村通过因地制宜的扶贫政策,打造出了“贫困户身边”的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也使这座本身经济薄弱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5日,记者从汤阴县人社局了解到,汤阴县将在全县29个贫困村中开发29个公益性岗位,安置29名贫困劳动力到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岗位上工作,用于帮助部分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9月5日,汤阴县瓦岗乡政府工作人员说,此次提出的大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就是要对大运河及其遗迹进行保护,利用当地文化底蕴,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内容。
汤阴县的河南省佳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金祥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合薯业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分别获得省级创业扶持资金5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奖励。
近日,西华县黄桥乡颍河湾生态园和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合胜谈及今年的效益笑得合不拢嘴。同时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在他这里打工的30多个贫困户因此摆脱了贫困。如今在西华,像和合胜这样通过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